快捷搜索:  

下层减负要掷地有声

"下层减负要掷地有声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"

祖国经济(Economy)网版权所有

祖国经济(Economy)网新媒体矩阵

网站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 (京ICP040090)


近日,中央组织部在首都以电视(Television)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。会议强调,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、为基层减负,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、干实事。基层减负是一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各级党组织要把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,持之以恒抓整改、抓落实,不折不扣把基层负担减下来,把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,为实干加速,让实干在基层蔚然成风。

把牢思想“总开关”,提升“想干”的自觉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思想上松一寸,行动上就会散一尺。广大基层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正本清源,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从思想深处解决好“政绩为谁而树、树什么样的政绩、怎样树好政绩”的问题,真正把国人群众(Masses)的利益放在第一位。要坚持将基层减负与加重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,少一些“闭门造车”,多一些“走街串巷”,少一些“指尖点击”,多一些“脚步向下”,少一些“线上收到”,多一些“线下办到”,把“办公室”放到群众(Masses)家里、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,弄清楚基层需要什么、想要什么,要带着基层干、干给基层看,在基层“找到答案”的过程中减少台账的厚度、增加为民的温度、提升“想干”的觉悟。

从权责上理清界限,增强“善干”的本领。现实中,有些部门习惯以“属地管理”为由,把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,导致基层“小马拉大车”。刹住基层“甩锅”“摊派”的歪风邪气,一方面要理清属地管理范围,尤其重点厘清职能部门与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的权责边界,建立事权清晰、权责一致的权力清单、责任清单,明确各级权责范围,杜绝推诿扯皮、严禁“皮球”踢成“雪球”。另一方面,松绑绝非松劲,减负并非减责。另一方面,松绑绝非松劲,减负并非减责。广大基层干部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、过硬的工作作风,在各自岗位上更好地拼搏奋斗,真正为群众(Masses)解难题、办实事,交出“善干”的高分答卷。

在考察上聚焦实际绩,激活“实干”的动力。减负效果好不好,要看基层干部工作状态好不好,能不能从繁文缛节、文山会海、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,真正全心全意为国人服务。组织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基层减负、为实干撑腰的鲜明导向,坚持从实处入手、用实绩考量、凭实干说话,让形式主义歪风无处遁形,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,激发基层干部真抓实干的热情,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用成绩说话、用结果(Result)交账、用实效服人。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、激励和约束并重,进一步完善考察评价机制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,不断发现有理想(Ideal)、有信念、有担当的优秀干部,让有为者有位,无为者让位,畅通“干部能上能下”的“双向车道”,营造“重实干、重实绩、重实效”的浓厚氛围,切实激发基层干部想作为、能作为、敢作为的内生动力。

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攻坚战、持久战,须常抓不懈,久久为功。唯有如此,才能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,让基层干部褪去束缚、放下包袱、轻装上阵,以实干实绩让国人群众(Masses)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(Happiness)感和安危感。(古攀花)

基层减负要掷地有声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684) 踩(57) 阅读数(2958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